自然硫
自然硫(Sulfur)是指斜方晶系的α硫。分子式为S,理论含硫量为100%,此外,自然硫中通常含有一些杂质,火山岩自然硫往往含有少量砷、碲、硒和钛,沉积型自然硫常夹杂有方解石、粘土、有机质和沥青等
自然硫(Sulfur)是指斜方晶系的α硫。分子式为S,理论含硫量为100%,此外,自然硫中通常含有一些杂质,火山岩自然硫往往含有少量砷、碲、硒和钛,沉积型自然硫常夹杂有方解石、粘土、有机质和沥青等。
自然硫常夹有泥质、有机质等。通常呈土状集合体。纯硫呈黄色,含有杂质时则呈不同色调的黄色。晶体半透明,莫氏硬度为1~2,比重2.05克/立方厘米~2.08克/立方厘米,性脆,金刚光泽(晶面)及油脂光泽(断面)。
自然硫名字来自拉丁文sulphurium,sulvere=“sulfur”,成分S。火山作用形成的硫,常含有少量硒、碲、砷等,沉积作用形成的硫,常夹有泥质、有机质等。通常呈土状集合体。纯硫呈黄色,含有杂质时则呈不同色调的黄色。晶体半透明,硬度1—2,比重2.05—2.08,性脆,金刚光泽(晶面)及油脂光泽(断面)。硫主要用以制硫酸和硫黄。
具有三种同质多像变体,即斜方晶系的α-S、单斜晶系的β-S和γ-S。自然条件下稳定的是α-S。α-S与β-S的转变温度为95.6℃。γ-S在常温下极不稳定,易转变为α-S(又称斜方硫)。斜方晶系,晶体常呈菱方双锥状或厚板状。常呈不规则块体产出。晶形很少见,通常呈致密块状、粒状、条带状、球状、钟乳状集合体。自然硫为淡黄色、棕黄色,有杂质时颜色带红、绿、灰和黑色等。莫氏硬度为1~2,比重为2.05~2.08;性脆,解理不完全,断口贝壳状,具弱导电、传热性。条痕为白—黄白色,透明—半透明状,树脂—金刚光泽;燃烧时发青蓝色火焰,并有刺鼻硫磺味。耐腐蚀。在360℃和更高温度条件下硫与氧强烈作用,生成二氧化硫。在约400℃时硫与氢作用形成硫化氢,温度继续升高时则离解,在1 690℃时完全分解成水和硫。硫与苛性碱液与氨溶液一起加热形成多硫化物或硫代硫酸。硫不溶于水,较易溶于有机溶剂和二硫化碳。硫作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出现,是化学上很活泼的元素。产于火山岩、沉积岩中及硫化矿床风化带,常与方解石、白云石、石英等组合。其双锥状晶形,金刚光泽,加上黄亮鲜艳的硫黄色,与基岩形成鲜明反差,有较好观赏性。用手紧握硫的晶体,放在耳边,可以听见其碎裂的声音,这是因为手心的热传到硫的表面,使得表面的晶体产生热膨胀,其内部则因热传导速度慢而不受影响,因此在处理硫的晶体时要特别小心!
化学组成:自然硫一般不纯净,火山作用成因的自然硫往往含少量的Se,As,Te,其他矿床产出常夹有粘土、有机质、沥
青和机械混入物等
类别:自然元素-非金属元素-自然硫族
晶系和空间群:正交晶系,Fddd
晶胞参数:a0=1.0437nm,b0=1.2845nm,c0=2.4369nm
形态:晶形常呈双锥状或厚板状,由菱方双锥、菱方柱、板面等组成,通常呈致密块状、粉末状
颜色:硫黄色,因含杂质而带各种不同色调
条痕:淡黄色
透明度:透明
光泽:晶面呈金刚光泽,断口呈油脂光泽
解理和断口:解理{001}、{110}、{111}不完全,贝壳状断口
其他性质:不导电,摩擦带负电。不溶于水、盐酸和硫酸,但溶于二硫化碳、苯、三氯甲烷、苛性碱中,在硝酸和王水中被氧化成硫酸。熔点112.8℃,易燃(270℃).